One night in Beijing 信乐团有个版本,陈升也有个版本,但说要中意哪个版本多些,其实要中意陈升的版本多些,信乐团的版本更加看重艺术的表现方式,而陈升的版本更加看重情感的表现方式,信乐团你可以听到古老的京剧的张扬,而陈升的版本你听到的更多是无奈与沧桑,甚是喜欢这首曲子的词,写的太好了啊,光是看着这词,你就能联想到这样一个场景,一貌美的女孩从16岁就守在家门口,坐在一张小凳子上绣着那永远没人用得到的刺绣,而这一坐就定格了60年,如今,雪花斑白的老奶奶却仍是那从前的女孩,只是容颜韶华已随时光逝去,是否你会为这样那么一个女人而肃然起敬呢?而这首曲子也用了许多民族的乐器,二胡啊,钵啊,笛子啊,当然不乏现代合成乐器的伴奏,总是在让你穿梭在过去和现代之间,陈升的演唱似乎要比他其他的曲子释放的感情来的激烈些,表现了那种沧桑,无力去改变历史的无奈,而女声的演唱更像是体现了女孩那颗湖水一般的心态,我已等待两千年,为何良人还不归来,人说地安门里面,有位老妇人,仍在痴痴等,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地归人…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地魂,一句触动了伤心地魂,带出了两千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