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
bbfujd5l5i2.jpg
简介:
专辑中文名:雨果唱片的故事
专辑英文名:The Legend of the Hugodisc
艺术家:雨果唱片
音乐类型:民乐
出版发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发行时间:2002年
jdfbktphmmh.jpg
这是2002年01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雨果唱片的故事》一书所附赠的两张CD。都是选段,不是完整的曲目,请考虑清楚再下。
这本《雨果唱片的故事》,大抵是所有中乐爱好者期待已久的书,也是都应该会感兴趣的书。 如果你尚未知雨果是什么的话,那么不妨再说:雨果是一间专门出中国音乐CD的香港唱片公司,雨果的老板是新加坡人易有伍,他来了香港之后,于1986年成立雨果,推出首批古琴CD,十分成功!
这十几年来,雨果陆续推出了数以百计其他种类的中乐CD,也接连推出新派中国音乐作品和一些西洋古典音乐CD。雨果CD的录音都讲究,在Hi-Fi发烧界很有地位。大家都认同雨果的CD录音出色,是“试机”佳品,重要的是,雨果的CD并没有“沦为”纯具制作而缺乏内容的试音碟,这么多年来雨果推出的CD,包涵中国音乐各门各瓣,当中不乏精彩的和具文化意义的录音,为推动中乐做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工作。
这本《雨果唱片的故事》是雨果的第一本书,是本Long Overdued的出品。随书附送的两张CD,共收录近百段雨果出品的音乐选段(当然每段都比较短),以配合书中内容,让读者读文章时有音乐配衬,作为“对证”,或作参考,当然也可作欣赏之用。 《雨果唱片的故事》共二百四十多页,文字内容数以十万计!这些内容,是易有伍访问近百位作曲家、编曲人、演奏者,演唱者的内容结集,这些访问大部分是电台节目访问的辑录。访问内容大都围绕某某张雨果CD的内容而作讨论,是关于中国音乐的罕有对话讨论书本著作,对中乐爱好者而言,内容丰厚,要完全吸收,可得要点时间,正是“有排叹”的一本书。 好了,也得评评这本书。
1.对一般普罗乐迷而言,即使是爱听中乐的,但如果没有买过很多雨果CD的,读此本书始终会感隔阂,会有“不入局”之感。事关全书毕竟是围绕已出版过的雨果CD而作讨论,没有这些CD的自然会不太清楚。不过,有时被访者讲到作品创作的背景等,是有趣的资讯,即使没有该CD也会有兴趣知。当然,如果倒过来说,读了书中内容而反过来去买雨果CD来听的,也无不可。
2.由于书中对话内容是易有伍与CD中演奏者或作曲者的电台访问记录,所以难免显得有点客气,全书的语调由始至终是相当客气的,从阅读角度看,间中客套话也嫌多了些,我不是说要他们不客气,也不是说这是本书的缺点,而是要指出这是本书的性质。《雨果唱片的故事》也不是本评论书,书中没有对CD作评论或俾分,所以也不要期望有评论/批判文章。当然,这也不是本书的缺点,而是它的性质就是如此。
3.即使你有了相当多的雨果CD,要细味书中内容,你也得花点工夫,很多时你要按图索骥,找出对应的CD,兼且要逐曲找出来对应文字中的讨论,这时你才会明白书中所指。所以,这不是本一般人心目中的消闲书,这是本须要大家“做功课”的书。这,不是对本书的贬词,相反,从来好作品得来不易,世上是无easy listening或easy reading的伟大作品这回事的,对音乐爱好的话,须花工夫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欣赏能力,《雨果唱片的故事》是本引你“进修”的一本“课本”。面对音乐,我们最欠缺的是一副进修之心,这本书,逼我们进修。
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作结: 假如这个乐坛,没有雨果唱片公司,将会怎样?如果从来没有雨果公司的出现,我们会听少几多?大家对中乐的观感认知又有何变化?也许,如果没有雨果,中乐仍只是阿伯听的落后曲种,来来去去只得几首曲目……甚至,再没有人记得有中乐这回事…… 雨果,确为我们生命带回了无价的况味。《雨果唱片的故事》这本书也许无法一下子消化,但我会
花数年,慢慢品尝它的全部。《雨果唱片的故事》附赠的两张CD曲目广泛,从中国的南腔北调到西洋经典、从原生调到现代派、从戏曲到歌曲、从民乐到欧美古典应有尽有,同时也是“试机”的佳品,你值得拥有!
曲目:
因字数限制,具体曲目见一楼回复。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