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音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复: 0

唱个喜歌给大伙拜年了 《发四喜》

[复制链接]

45万

主题

179

回帖

13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62829
猫币
16 枚
金币
909869 枚
贡献
0 枚
发表于 2007-2-17 04: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试听音乐说明:
1、请直接购买VIP会员全站资源无限制下载,不限制下载次数!
2、本站无免费资源,只有VIP会员可全免费下载!【点此开通会员】
3、有任何问题可【可点此提问】管理员会及时处理!
4、需要解压密码的资源请【点此查看】解压密码!
https://uploadfile.yeskee.com/band/mp3/19/74360/1171655901135.mp3

《发四喜》加快数倍速度的翻唱版,整体结构与原曲没有很大区别。为了保持“十不闲”的热闹特点,配器音轨用了很多,缩成MP3后失真很严重,凑合着吧。录音时正好得了肺炎,可巧这又是一得扯着嗓子喊的歌……挺爽的……录的很糙,多担待。
过年了,给大伙拜年,愿诸位丁亥年事事多顺心,人人皆欢乐……
厌世狂的糟糕禅学 MTZ乐队   https://mtz.music.topzj.com

《发四喜》 十不闲莲花落 MTZ乐队 翻唱
福字添来喜冲冲
福缘善庆降玉萍
福如东海长流水
恨福来迟身穿大红
禄星笑道连中三元
鹿叼灵芝口内含
路过小桥松林下
六国封相做高为官呐
寿星秉寿万寿无疆
寿桃儿寿面摆在中央。
寿比南山高万丈啊
彭祖爷寿道永安呐康啊
喜花儿掐来插满头
喜酒儿斟来瓯几瓯
喜鸟儿落在这房沿儿下
喜报三元独占鳌头啊
斗斗嘁斗嘁斗斗斗嘁斗锵
《八大改行》中提到十不闲莲花落及发四喜
莲花落,一作莲花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宋代传入民间,为乞丐乞讨时所唱。莲花落的兴盛当在清代乾隆之后,始有职业艺人出现,并与民间流行的另一艺术形式十不闲合流,成为民间花会形式之一的天平会,名为十不闲莲花落。
“十不闲,是用木架上锣鼓镲,一人居中,连拉带打,左手夹两鼓锤,敲打单皮及大鼓。右手拉绳,敲小锣及小镲,其大镲之绳系于地,用脚踏之使响。言其手忙脚乱,口中唱词,所以谓之十不闲儿。
十不闲莲花落儿演出时先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打击乐器,唱〔四喜〕、〔八掌〕、〔架子曲〕作为序曲,然后演唱莲花落。演出形式分单唱、彩唱。前者1人演唱,后者2、3人分饰旦、丑两个角色,分包赶角,尤重插科打诨,以资笑乐。凡子弟票友演唱的组织,称清门;职业艺人的班社称为浑门,统称小口莲花落;以区别于乞丐演唱的大口莲花落。
什不闲为满族人所兴。康熙时即已在北京等地流行。演唱时在桌上放一木架,上挂锣鼓等打击乐器,一人站在中央,以手捏鼓槌儿分别敲打单皮和大鼓,同时牵动绳索敲击小锣与铜钟,一只脚套入拴着大锣槌儿的绳套,敲打大锣,口中还要演唱,故名曰“什不闲”。“干涩,但愈唱愈觉嘹亮动听,潜力无穷,故此有“云遮月”的美称。
在天桥演唱莲花儿落儿的男艺人,主要有“髽髻赵”、“奎第老”、“徐狗子”三人。
“髽髻赵”本名赵奎顺,满族人,早年业余爱好莲花儿落儿与“什不闲”,后因生计艰难,遂下海卖艺,并一度做“内廷供奉”(在宫廷中演出戏曲、曲艺的艺人)。他的表演别开生面,擅长扮演旦角,头上梳俩髽髻(梳在头顶两旁的髻),脸上略施粉黛,身上穿着旗袍或其他戏装,扮演《丁香割肉》之丁香、《织机》之三娘等少女或中年妇女角色。此外,还擅演《韩湘子度林英》、《王二姐思夫》、《孙继皋卖水》等曲目。其嗓音圆润,行腔舒展而优美,时有“清、甜、脆、媚、悲”之美称,尤以悲调哭腔见长。“髽髻赵”演唱什不闲的技艺也是很高超的。早年在天桥演唱什不闲的艺人只有他和他的弟子“奎第老”二人。
什不闲为满族人所兴。康熙时即已在北京等地流行。演唱时在桌上放一木架,上挂锣鼓等打击乐器,一人站在中央,以手捏鼓槌儿分别敲打单皮和大鼓,同时牵动绳索敲击小锣与铜钟,一只脚套入拴着大锣槌儿的绳套,敲打大锣,口中还要演唱,故名曰“什不闲”。“髽髻赵”所演唱的什不闲曲目有《锯大缸》、《逛南顶》、《四姐捡棉花》、《王二姐摔镜架》等生动有趣的段子,轰动九城,名噪一时。
“髽髻赵”唯一的徒弟奎星垣,艺名“奎第老”,既唱莲花儿落儿,又唱什不闲,除在天桥演唱外,亦常在什刹海菱角坑等处演唱,其唱腔与表演技巧,颇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妇女的欢迎。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奎星垣改唱时装新戏,在劝业场露香园露演。自此,莲花儿落儿和什不闲便在北京销声匿迹。
与“髽髻赵”、“奎笫老”齐名的莲花儿落儿艺人“徐狗子”,本名徐维亭,北京人。出身于寒苦家庭,幼年时沦为乞丐,于乞讨中渐渐学会唱莲花儿落儿,十四岁时便靠卖艺为生。三十岁时艺术成熟,誉满京华。
“徐狗子”擅长演唱丑脚,成功地塑造了《小化缘》中的丫环、《小姑贤》中的恶婆婆以及《十里亭》中的琴童等人物形象,在北京的观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徐狗子”的嗓音低回宽厚,乍听起来似觉干涩,但愈唱愈觉嘹亮动听,潜力无穷,故此有“云遮月”的美称
[ 本帖最后由 NONSUCH 于 2007-2-17 16:5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懒猫音乐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05:06 , Processed in 0.11143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