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音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回复: 0

(器乐)中华精音之梦四则_何训田(中国民族新音乐学派的标志性作品)(APE,96M)

[复制链接]

45万

主题

179

回帖

13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62827
猫币
16 枚
金币
909867 枚
贡献
0 枚
发表于 2009-7-9 1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试听音乐说明:
1、请直接购买VIP会员全站资源无限制下载,不限制下载次数!
2、本站无免费资源,只有VIP会员可全免费下载!【点此开通会员】
3、有任何问题可【可点此提问】管理员会及时处理!
4、需要解压密码的资源请【点此查看】解压密码!
唱片名称:梦四则
作曲:何训田
演奏:未知 猜测为英国BBC交响乐团
指挥:未知
文件类型:APE
文件大小:96M
文献整理:Wonpeace
试听曲目:第一部分

pdy3t3mhk1e.jpg

pdy3t3mhk1e.jpg


作品简介:
    一梦儿梦,梦中梦,
    梦里梦外,梦套梦,
    二胡如梦境中的我,管弦乐队似梦境中的你和他。
    二胡是经过加工的装置二胡,音色产生的变化近似人声。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四个乐章连续不断地演奏,构成梦中梦、梦套梦的情景,使梦里梦外者在不同的梦境中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之悸动。
    该作品按照RD作曲法写成,完成于1986年。1989年英国BBC交响乐团在英国格拉斯哥首演。《梦四则》与作曲家的《天籁》等作品的出现,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音乐学派”。

3o141ngctkd.jpg

3o141ngctkd.jpg


    其实, 无论是“ 严甫音乐, 还是’‘通俗音乐” , 音乐创作本是一个整体。何训田的创作都在表达一种真情卖感, 都在闪现一种强烈个性, 都在展示一种原创精神对此, 他颇有感触地说创作就是耍真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这表达的方式又要是中国人自己的方式。作曲的人都学习各种欧美的作曲技术, 热面, 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用这些已有的技巧, 而仅仅只是为了了解人家在做些什么, 然后在我自己的创作中排斥这些巳有的东西。在此羞础上, 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了。从大的方面来说如果将每个人的这些个性株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民族性了。”
    很多人都在创作, 很多人都在表达, 然而, 真正完全其有自我面目的作品又有多少何训田的创作, 有他独脚砚径的思想指导有他的生活积和艺术员悟创作出的音乐自然就不同凡响了。他的作品几乎都会给人这一感受, 而其中的《梦四则》, 又可说是颇有代表、有形响和有意味的一部。
    这一作品以管弦乐队与二胡的组合, 来表现对人类僧愈识的发掘和深化。在形式上他打破通常乐队的编制, 只取弦乐、锅管、打击乐, 而无木管声部。在二胡上又对琴马进行了很大的改动, 使其音色更为接近人声。独奏二胡与乐队, 恰似个体与群体主观的自己和客观的现实之间的交织、抗争、触合、对立。乐曲没有了传统的旋律而是以对音响材料的独特组织, 来值染情绪, 表现愈班。整部乐曲没有规整的强弱拍和小节线, 没有规范的曲式, 而是以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安排了连绵不断的四个乐章, 也就是四个梦。梦之间的连接, 又运用了别致的方式现实的声响。这样, 梦中与梦外的交替, 把人引人到半梦半醒的“ 真实”中。

kvrjenur2fz.jpg

kvrjenur2fz.jpg


摘自《音乐爱好者》(1993年第8期)作者:王国伟
以下文献摘自《中国音乐学网》(2005-5-15)
驶向异国梦境的文化专列
——上音青年交响乐团赴德预演观感
作者:杨健
   2005年5月13日晚的这场“经典作品专场——上音青年交响乐团赴德预演”,恐怕应该被恰如其分地视作该乐团“凑巧”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进行的一次重要彩排。乐团中的很多成员,似乎已经被音乐节近10天的密集演出任务折腾得力不从心(该团还承担了“周文中乐队作品音乐会”和其它场次的演出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这样的绝对“主场”,大都还是在读学生的青年演奏家们,面对大多由自己的老师、同学和亲友组成的听众,又显得非常投入和自信,丝毫没有将身心疲惫和准备的仓促当作一回事。
    这种带有非正式意味的氛围,倒是有点迎合这场音乐会偏向通俗且很有“意思”的曲目安排,第一首便是被作曲家勃拉姆斯自己戏称为“宴席上快乐的学生歌曲集锦”的《学院庆典序曲》。稍嫌遗憾的是,指挥张洁敏开始好像显得有些拘谨和无助,尽管竭力使用了非常小心翼翼的动作,却还是没能使本应轻巧、典雅和富有弹性的引子控制在pp的力度范围内(记得早年参与演奏这首乐曲时,当时的外籍指挥在排练的大部分时候总是嘟囔着piano(弱),piano……这恐怕也是中国乐队的通病之一),而在随后的力度增长和各种发展过程中,乐队队员们的音乐表达听起来也更多的是依赖于本能的冲动而缺乏细致的调教,例如在一些坚定果断的音型中,若将第二个短音符演奏得稍稍滞后并短小一些,也许比一味增大力度要更加有效果。(现场录音:,对比录音(也不太好):)当然,这种本能的音乐感觉,倒是令一些抒情性段落听起来较为出彩。

2ivz0wfoh1m.jpg

2ivz0wfoh1m.jpg


    接下来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同样出自德国人之手,却远不像勃拉姆斯那样学究气,将几首简单的学生歌谣仍写成了具有缜密交响思维和逻辑安排的庄严序曲,当时已是耶鲁大学教授的欣德米特,对德国浪漫歌剧创始人韦伯采用过的几段大多具有异域色彩的主题,进行了完全“美国式”的和带有一定恶作剧心理的大胆加工和变形。在第一乐章中采用的手法还相对古典和传统一些,而到了第二乐章,具有中国风味的主题材料被从一开始的静谧单纯逐渐发展并推向热辣的高潮,随后短暂酝酿后出人意料地来了一段极富创意的“爵士赋格”,以致忙坏了管乐特别是铜管声部的演奏家们,就连定音鼓居然也充当了很好的独奏乐器,可惜渐入佳境的爵士派队不久就被晨曦的钟声打断,接下来的乐章是一首宽广动人而又满怀憧憬的挽歌,这再次让上音青年交响乐团发挥了煽情的特长。而朝气蓬勃、充满动力的进行曲末乐章显然也非常符合年轻演奏家们的口味,使得上半场总的说来能够在该乐曲辉煌的尾声中体面地结束。

3j5lx4x2k2j.jpg

3j5lx4x2k2j.jpg


   短暂的休憩以后,一阵剧烈的抽搐和呻吟打破了沉寂——何训田为预置二胡和乐队而写的《梦四则》令人耳目一新。他独创的RD作曲法观念,使得乐曲在技术上打破了传统律制下音高之间不连续的人为状态,且这种摆脱了12音“网格”局限的连续的音高变化,与人们在非理性状态下,特别是梦境中的那些原始冲动和难以用传统(音乐)语言(包括12音序列)表达的复杂体验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弗洛伊德等人描述的潜意识中涌动的暗流也有接近同构的属性。乐曲由二胡的一段很长的华彩引入,随后弦乐流动的细碎震音将挣扎和呻吟的主人公渐渐卷入了一个个心惊肉跳或者黑夜独行的可怕场景,好在毛骨悚然的紧要关头被电话铃声所暂时拯救,这时我们有点体会到作曲家号称的这“四则梦”其实更接近于在同一次睡眠下所经历的“连环梦”——很可能主人公翻了个身便又陷入了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在中间两则相对短小的梦境中,描写的似乎正是这种昏昏欲睡又有几分心有余悸的恐惧氛围,其间穿插的类似音乐盒中精致清脆的音响给了人们片刻的甜蜜幻想,然而,接下来的几声急促的门铃声,在主人公半梦半醒的大脑意识深处,又糊里糊涂地和或许从窗外飘入的一些救护车之类的各种呼啸飞驰的声响混淆搅拌在了一起,且一发不可收拾——多种嘈杂混乱的因素和平时蜷伏在心底的无数扭曲模糊的形象扑面袭来,以致主人公终于在挣扎和窒息中彻底苏醒。

2yonc4cbtrc.jpg

2yonc4cbtrc.jpg


    当然,恐怖大片的导演一般总要在此时将蒙太奇切回给从床上猛然坐起喘着粗气的做梦者,随着镜头的逐渐拉远,观众们发现空气混浊的昏暗卧室竟然是某火车的“软卧包厢”(列车启动的轰鸣声已有所暗示),拉开窗帘,金色的朝阳令人目眩,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在一场噩梦后我们有幸搭乘刘湲的《乐队托卡塔“火车”》穿梭于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忙碌的劳动耕作场景和激越欢腾的舞蹈场面以及怡人的自然风景依次闪过,令人振奋不已。出身军旅家庭的作曲家刘湲,显然接受过全面严格的正统教育,他的音乐内容大都积极上进,贴近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且这丝毫没有妨碍作品中艺术灵感和才思的奔涌,以及在形式上多样化的追求。如果说乐队在演绎何训田作品时面临的主要是像与不像的问题,那么对于这首节奏明快细腻丰富的托卡塔,特别在铜管声部一些带有炫技性质的片段中,似乎总是难以摆脱“冒泡”的危险,而我们的青年女指挥家如果能将在这首乐曲中表现出的自信和洒脱带到勃拉姆斯的序曲中,整场音乐会的质量可能会因此而再提高一个档次。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次“上音青年交响乐团赴德预演”留有一些缺憾,但从目前勾勒出的粗线条的“草图”来看,若通过指挥与乐队更多的磨合、以及他们各自对音乐的技术和表现方面的进一步钻研和操练,加上音乐会的曲目搭配和衔接本身极富创意和戏剧性,还兼顾了中德两国的审美特点和文化渊源,相信最终的演出效果应该令人满意。最后,衷心祝愿上音青年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能够乘着火车托卡塔自信十足的汽笛声,在今年8月中旬德国举行的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发挥出最高的水准!

ptfak0lla05.jpg

ptfak0lla05.jpg



https://dl-web.dropbox.com/u/4570440/%E6%A2%A6%E5%9B%9B%E5%88%99%E4%B9%8B%E2%85%A0.mp3

声明:发布本帖的目的在于:宣扬中国本土文化,民族精神,以便人们记住对中国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做出贡献的民族精英。搜集整理相关文献、音乐资料的过程,也是对中国音乐、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和学习的过程。敬请阅读本帖的人士能够予以正确认识。本帖提供音乐,仅作为家庭试听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需欣赏,请购买正版。

下载地址:
https://www.damipan.com/file/2TQ5jS9.html
密码: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本帖最后由 wonpeace 于 2009-7-9 18:4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懒猫音乐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17:29 , Processed in 0.19793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