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辑名称:寒风镇
发行日期:2009年5月1日
艺术家: 作曲:邓伟标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工作群:
出品人:杨兰香
制作总监:林昊东
作曲、指挥:邓伟标
音乐监制:邓伟标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合唱团:广州爱乐合唱团,亚洲爱乐合唱团
乐团首席:张毅
法国号:付磊
吉他:冼奇炜
键盘:邓伟标
二胡:黄江琴
琵琶:缪晓铮
笛子:伍国忠
洞箫:谭炎健
古筝:付娜
主录音师:孙绍坚
录音师:邹飙、刘旭华
文件类型:APE
试听曲目:谁主沉浮

Flash: https://www.56.com/p2_85460239.swf
苍凉的歌唱与透明的忧伤
李广平 文
中国电影的制作者和导演们,历来不太重视电影音乐对整部电影氛围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一百年来的中国电影,原声电影音乐大碟寥寥无几,不成气候;反观世界电影潮流,音乐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让人惊叹。所以,当朋友邓伟标把他为尚未上映的电影《寒风镇》所作的音乐给我听完之后,我真的不想掩饰我的兴奋和听时的沉溺忘情:这张唱片的独立性、歌唱性和哲理性,都给我广阔和深邃的想象空间;我以为,这是中国音乐、电影配乐的重要收获,我愿意为这张原声音乐大碟写出我的感受。
邓伟标是我认识了二十多年的音乐合作者和朋友,我认为他最近完成了他生命史上的“三级跳”般的华丽转身:从一个歌曲作家,转而成为两年推出六张作品专辑的新世纪音乐作曲家,再转身为电影音乐作曲家,我想这是他在为自己的生命配乐:从线条流畅的小溪的歌唱,到波浪翻滚的《千江汇流》,再到大海的深沉与浩瀚,他为自己构筑了一系列音乐的梦幻花园:从《色》与《空》的哲理小品和梦幻色彩,到《古城今昔》和《红楼十二钗》的文化探幽与生命怀想;从《千江汇流》的人文地理关怀到《情殇》的远古天问,在在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人文作曲家的宽阔的文化视野和骨子里渴望飞翔的音乐情思,可以说,他是一个用旋律写诗的诗人,用音乐超越平庸的生存,用音乐悲悯凡俗的人生,在飘飞音符的闪耀中,重整曾经破碎的生命历程。
可以说,邓伟标所写的音乐,最重要一点就是有他自己在里面,有他的心灵温度和歌哭怒吼,有他的快乐自信与敏感压抑,有他的苍凉歌唱与透明忧伤,这些,都是进入他的音乐花园的钥匙和关键词,下面,让我用《寒风镇》的电影配乐,来进行“文本细读”,分享他生命里的梦幻情怀。我将在每一首乐曲前面写下我的感受,让我们暂时出逃一下,远远离开这个城市森林,走进邓伟标为我们营造的梦幻世界,在这个或激情飞越或温柔敦厚或宁静安详的音乐世界里,去感受另一种生命的回声。
最后,让我用几句话来概括这张大碟的文化品质:邓伟标与歌者林昊东以及他们的工作团队,用最为中国化的旋律思维和本土化的音乐素材,用民族的音乐经验,用自己的心,为我们打造了一张歌唱性十足的优秀唱片,让我们在《寒风镇》里陶醉挣扎,让我们在电影的光影镜像之外,同样体验人性的痛苦与怀疑、失望与希望、苍凉与无奈、寂寞与温柔;他们把威武勇猛的侠士风范与透明的美好忧伤融为一体,让我们在中国印象的电影音乐唱片里,找到了久违的慰籍。
是为序。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于北京方庄
邓伟标介绍:

邓伟标(Daniel Deng) 是国内近年来最活跃的新世纪音乐家,他与何训田、刘星、林海等并称为中国新世纪音乐四大家,他的多张唱片均被美国纽约大学音乐图书馆收为馆藏作品,他的作品多由雨林音乐制作有限公司制作、出品,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地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邓伟标的音乐作品在新世纪乐迷和发烧唱片界皆有着广泛的支持者。
曲目介绍:
1、《序曲》
我不认同含蓄低调的完全从属于电影情节发展进行的电影配乐,我喜欢那些既与画面和故事咬合纠缠在一起,也能够独立成为情绪环境音乐的电影音乐。所以,当电影原声大碟以一种物化的独立姿态出现时,她能否具备独立的音乐文化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标准。
如果你是一个音响器材的“发烧友”,我觉得《寒风镇》的《序曲》就让你值回“票价”!前奏由远而近的鼓声与萧瑟的胡琴声营造了一幅意境苍凉的荒漠画面,对你的音响器材是个很好的考验;而如果没有后面排山倒海而来的鼓群、唢呐群与千人呐喊声交织出的地动山摇响彻云霄的震撼音效,这首乐曲将因为没有人味而大为逊色!这里点出了电影汹涌狂暴的“武侠”气质和大地苍茫的萧瑟色彩;这张唱片的“头彩”我觉得开得很好:她为全部乐曲的独立欣赏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劫后》
我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出神入化的琵琶演奏:她与悲凉的二胡一起,述说一种隐忍的灰暗与劫后无语的痛;邓伟标对琵琶这个乐器情有独钟:他充分挖掘了琵琶的叙事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特征,在琵琶与大提琴的对话、弦乐群与二胡的对话中,展开了一场苍凉而迷人,含蓄而悠长的生之灿烂与死之迷惘的人生行旅,就像一首无词的歌,真挚感人!
3、《苍茫》
《苍茫》是另外一种意境:风暴过后,满目疮痍,羁旅人生,家园何处?穿云破雾的洞箫,在深情倾诉着一出人间悲剧,那浓烈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天地空茫感,被一把洞箫演绎得淋漓尽致!作曲家在这里赋予洞箫一种温暖的人性光辉!而洞箫恰恰是非常人性化中国化的乐器,浑厚而圆润,低沉而又有穿透力:她完全可以媲美人声的歌唱效果,画面感更为强烈。我注意到:《劫后》和《苍茫》都是乐器在歌唱:邓伟标把自己旋律写作的特长在这里展开,没有刻意追求音响效果的“爆棚”而去突出音效的物理特性:避免了器乐创作中对音块的怪异与和声的离奇陌生效应的追寻,而是让乐器为人的审美服务,让每一件乐器都在歌唱,而且是中国往事和中国经验的歌唱性表达,细腻、阴柔、沉甸甸的压在你的心上,让你喘不过气来,让你无处可逃!而这就是这两首乐曲最迷人的地方。
4、《琵琶怨》
《琵琶怨》延续了《劫后》的哀怨气氛,但她让我们紧张的感觉更为松弛;晶莹却阴郁的琵琶之后加入的钢琴使生命消逝前的忧郁和哀伤的情感多少明亮起来,但依然有冬日太阳的落寞和孤寂,深显生命无法把握的无奈;作者把琵琶这种乐器的特质表达的淋漓尽致,仿佛是有感情温度的嗓子在歌唱。
5、《明月证变奏》
《明月证变奏》里的古筝和洞箫交相辉映,进一步深化了电影主题的行进:男儿战天斗地的豪迈与儿女情长的满腔柔情都是让人难于割舍的世间情怀,在朗朗明月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晶莹剔透的琵琶、哀而不伤的洞箫、幽雅而活泼的古筝,让我们看到了英雄挥泪、温存永恒的画面,在茫茫薄雾中,在月色迷离下。
5、《孤独英雄》
《孤独英雄》里,我看到英雄的形单影只,那些在旷野里游荡的精灵,他们渐渐远去,在记忆的最深处,发出呜咽的回声;这首氛围音乐在电影里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适合剧中人物的情绪过渡。
6、《谁主沉浮》
我个人最喜欢的乐曲是《谁主沉浮》,从“发烧友”的角度来说,这是“毒性”最大的一首乐曲:也是音场最为开阔、空间感最出彩的段落;钢琴前奏的清淡和后面广州乐团温暖厚实的磅礴气势形成虚实对应的感情落差,旋律更是美到窒息:行云流水、跌宕起伏、让歌唱更显苍凉、让忧伤更为透明!这就是音乐的生命活力,这就是人生的美丽乐章!这首乐曲抵抗和消解了《劫后》和《苍茫》的命运无常感,让我们体会生命的亮色和温情;我感觉这也是最邓伟标化的乐曲,他是直面人生的、内省的、沉静的、节制的心灵独白。
本资源来源于正版渠道,请勿作为商业用途,若需欣赏,请支持正版。
下载地址:
[ 本帖最后由 wonpeace 于 2009-4-28 15: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