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片名称:交响音画 北方森林
作曲:张千一
演奏:中国中央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
指挥:韩中杰
文件类型:APE
文件大小:91M
试听曲目:北方森林之引子
nwlaqlva1ls.jpg
唱片介绍:
以下文字摘自《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网站,作者:未知
1963年至1966年,在交响乐领域除了吕其明的《红旗颂》有一定艺术质量之外,几乎没有第二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文革"中出现的两部交响音乐《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实际上是清唱剧,钢琴曲《黄河》可算是一部较完整的作品,吴祖强根据阿炳原作改编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则是一部深沉丰富、音韵悠长的作品,显示出作者对原作的深刻理解和复调写作技巧的成熟运用。
1976年后,《北京喜讯到边寨》报道了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全面复苏的征兆,1981年全国第一次交响音乐作品评奖,获奖作品达35部,可见景况之盛。获最高奖级的作品计有: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朱践耳的《交响幻想曲》、李忠勇的交响音画《云岭写生》、王西麟的《云南音诗》、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众清明祭》、张千一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这些作品标志着我国交响音乐创作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在1982年一1989年之间,交响音乐创作因“新潮音乐”的崛起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观,形成了一个高潮。这个高潮的潮头是一部分青年作曲家把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引入交响音乐创作,在中国乐坛“一石激起千层浪”,继而一些中老年作曲家纷纷加入“新潮”行列,从而形成波澜壮阔的高潮,加上一批坚持其传统技法写作的中老年作曲家及其优秀作品的推动。从而把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推向一个制高点。这个时期出现的重要作曲家和重要作品,有朱践耳和他的《黔岭素描》、《纳西一奇》及从“第一”到“第五”交响曲,杜鸣心的交响幻想曲《洛神》,谭盾的《钢琴协奏曲》,瞿小松的《Mong Dong》和“第一交响曲”,以及叶小钢、陈怡、郭文景、何训田、周龙、许舒亚、王西麟、钟信明、郭祖荣、永儒布、牟洪等人的作品。不论上述作曲家和创作的作品采用何种植法,都显露出一个基本的美学倾向:非标题性思维和无标题音乐逐渐增加;立体化、交响性的乐队写法更纯熟;民族风格的追求和表现更加内在而深刻;戏剧性、悲剧性、哲理性因素大为增强。这表明中国作曲家对交响音乐艺术规律的把握更趋成熟。
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交响音乐创作的状态有些寂寥。在整个90年代,在交响音乐领域辛勤创作笔耕不辍并屡有佳作奉献的作曲家便是朱践耳。他的唢呐协奏曲《天乐》、第五至第八交响曲、小交响曲及交响诗《百年沧桑》接踵问世并屡获佳评,使他成为本世纪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代表。
以下文献摘自《人民音乐》杂志(2003年第8期)中《从 北方森林 到 青藏高原_关于张千一的音乐创作》一文,作者:钱仁平(中国现代音乐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
2ilxjhlah4b.jpg
张千一1976年毕业子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 1977年开始从事作曲工作。1980一1981一年间创作交响音画《北方森林》时, 张千一才20岁出头。为了创作这部作品, 他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鄂伦春地区深人生活、收集素材一个半月, 然后再用七个月的时间写成这个作品。作品运用变通的“奏鸣曲式” ,实现对森林一日情景流变的音乐化“ 描绘” , 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 风景画“ 。整部《北方森林》在主题构造方面具有浓郁大兴安岭地区风情, 但仅仅是风情, 我们确实不容易找到具体的原始民歌出处在和声语言方面以纵合化五声性和声为基础, 有机地吸纳了晚期浪漫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的和声语汇在整体结构方面将主题的呈示、对比、发展、变化、回归, 妥帖、自然地纳人到了奏鸣曲式中。另外, 这部作品总谱的相应位置都标示出提示情景的“ 小标题” , 当然, 现在即使没有它们, 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完整作品, 并能获得与具体标题不尽相同的意境联想。稍微一思量, 其实音乐, 也只有音乐是能够“ 形而下” 地“ 升华” 的。《北方森林》不仅在1981年首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而且成为音乐舞台上常被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 《北方森林》为张千一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步。
以下文字摘自《浙江知青》论坛,发帖作者:风箫吟
交响音画属于交响诗的范畴,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中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大家都知道张千一写了舞剧音乐《大梦敦煌》,和歌曲《青藏高原》。他的强项还是器乐,他在22岁的时候,凭着描写鄂仑春人生活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在1981年获了首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一等奖。 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标题交响乐作品,作者对乐曲的内容概括为“通过对森林一天的描绘,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风景画。”作者紧紧抓住森林中各种形象的音乐特点加以描述,并将一些音乐形象巧妙地、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紧凑、严密的乐章之中。
该作品为单乐章奏鸣曲式。
引子:表现林海茫茫,夜风拂动,平静的湖面在微风中泛起微波。接着,曙光升起,森林苏醒,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1ut4lki2fy3.jpg
呈示部:森林主题。展开部表现森林动物的各种神态:有“欢唱的小鸟、奔跑的松鼠”、“怒吼的猛虎”。
4prj2ra3khu.jpg
loj5htilyjh.jpg
再现部:进入午后的森林,在阳光照耀下,一片温暖的感觉。晚霞给森林染上绚丽的色彩。
rbf1mgfz0gw.jpg
尾声:表示人们经过一天的劳动,唱着山歌下山,森林回到宁静的夜色中。
5fowlakt3m3.jpg
5satlirx5bc.jpg
指挥家介绍:
n0eoqzjb1hr.jpg
韩中杰,指挥家。上海市人。韩中杰同志是中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家之一,中央乐团成立后的四大著名指挥之一。曾任中央乐团指挥,并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和中央歌剧舞剧院管弦乐团指挥。曾担任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卡门》及中外交响乐演出指挥。排练演出过多部中外著名交响乐、协奏曲、歌剧和舞剧作品,常在中国国内各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并和中外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指挥风格严谨细腻、理智含蓄,富有时代特点。
韩中杰指挥公演了大量中外作曲家的名著,在实践中形成了严谨细腻,理智含蓄的艺术风格。1978年他指挥中央乐团交响音乐会通过卫星向法、英等国立体声实况转播,这在当今尚属世界创举。他在中国国内曾与各主要乐团合作演出,均获得听众及演奏员的高度赞扬。在国外曾访问过苏联及东欧各国;以及美国、奥地利、西班牙及朝鲜等国。
从最初的“中央歌舞团管弦乐队”,到独立的“中央乐团”,再到后来的“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已经走过50多年的历史。韩中杰作为最早的两位常任指挥之一,从中央歌舞团管弦乐队组建之日起就参与其中,算得上是“国交”的“三朝元老”。
https://dl-web.dropbox.com/u/4570440/%E5%8C%97%E6%96%B9%E6%A3%AE%E6%9E%97%E4%B9%8B%E5%BC%95%E5%AD%90.mp3
声明:发布本帖的目的在于:宣扬中国本土文化,民族精神,以便人们记住对中国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做出贡献的民族精英。搜集整理相关文献、音乐资料的过程,也是对中国音乐、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和学习的过程。敬请阅读本帖的人士能够予以正确认识。本帖提供音乐,仅作为家庭试听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需欣赏,请购买正版。
下载地址:
密码:
[ 本帖最后由 wonpeace 于 2009-8-17 09: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