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音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2

(分享)林赛四重奏乐团《海顿:临终七言》企鹅三星带花 (APE/百度)

[复制链接]

45万

主题

179

回帖

13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62829
猫币
16 枚
金币
909869 枚
贡献
0 枚
发表于 2016-8-11 09: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试听音乐说明:
1、请直接购买VIP会员全站资源无限制下载,不限制下载次数!
2、本站无免费资源,只有VIP会员可全免费下载!【点此开通会员】
3、有任何问题可【可点此提问】管理员会及时处理!
4、需要解压密码的资源请【点此查看】解压密码!

xxtal0z2hpq.jpg

xxtal0z2hpq.jpg


       专辑英文名:HAYDN:String Quartets No.50-56 "The Seven Last Words"
       专辑中文名:海顿:临终七言
       别       名:The Seven Last Words of Our Saviour from the Cross
                         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第五十至五十六弦乐四重奏
       艺  术  家:Lindsay String Quartet
       古典类型:室内乐
       演       奏:林赛四重奏乐团
       作       曲: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乐       团:Lindsay String Quartet
       录音日期:1993
       发行公司:ASV
       C D 编号:CDD-CA853
       版       本:ASV 企鹅三星带花
       发行时间:1993年
       地       区:英国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这是海顿的50-56号四重奏 OP.51,Hob.III50-56为《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的弦乐四重奏改编版,改编于1785年。
       这部弦乐四重奏共有九个部分组成,序曲和终曲之间的七个乐章表现的恰恰是耶稣基督受难过程中留下的最后七句话,这便是著名的耶稣基督的临终七言,即:
       1. 父亲呀,请原谅他们吧,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之所为。
       2. 我实言相告,你我今日将同在天堂。
       3. 母亲,这就是你的儿子!(对弟子们)看看,这就是你们的母亲!
       4. 主啊,主,何以将我遗弃?
       5. 我口渴……。
       6. 一切都结束了。
       7. 父亲呀,我把我的灵魂交给你了。
       这些话激发了历史上多位作曲家以灵感,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作品,最著名的几部是:许茨的清唱剧《临终七言》,海顿的四重奏《临终七言》及声乐改编版,古拜杜丽娜的《七言》。
       以纯器乐的方式来表现《圣经》,表现耶稣的“七言”,比以声乐来表现要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需要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海顿的这部《临终七言》最初是为加蒂斯(Cadiz)大教堂创作的管弦乐曲,作为耶稣受难日各次布道的间奏曲。当时出版的标题为《七首奏鸣曲,有引子,结尾有地震》,两年后的1787年被改编为弦乐四重奏,又在九年后被改编为一部康塔塔。
       弦乐四重奏依旧保留了原来的结构,耶稣的“七言”即7首奏鸣曲,加引子和结尾共9个乐章,并以慢板为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四乐章结构,而且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异于古典时期,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气质。
       在海顿的此类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的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在结构上的突破,和情感表达上的自我性,应该说是对海顿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乐章的序曲有一个凝重、激昂的开头,悲壮之情溢于言表;尽管随着乐思的展开沉吟、哀婉穿插其间,但悲壮、阴郁的情绪贯穿始终。这是一个极具震撼力的乐章,昭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第二乐章的开始延续了前面乐章的悲壮气氛,但似乎表现得不那么强烈。主奏小提琴以一种诉说的姿态出现,平静但略显沉重,间或有些许的激动;低音声部风格阴郁,若隐若现间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第三乐章在我个人看来应是这部作品中最美、最动人的乐章了,小提琴奏出的如歌旋律哀婉凄美,风格凝重、悲凉又不失沉静;闻之令人动容,凄然之情漫溢心间。主奏小提琴在律动的弦乐背景上忧幽的吟唱,凄婉、哀怜间透出了对尘世的眷恋和不舍,当是即将步入天堂之际依然挂怀着世间众生的苦难,惟盼众生尽入天堂吧。
       第四乐章始于一个有些沉吟的旋律,颇具冥想的意味,主奏小提琴似乎在酝酿什么,又像是在述说着什么;虽然在情绪上时有起伏,却依然凝重、凄婉,似乎是上一乐章旋律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对母子间生离死别场景的描绘,该乐章的乐思变化极其微妙,圣母面对耶稣的悲切及弟子们面对圣母的凄惶相互纠结缠绕,令人悲从心来。这是一个颇具戏剧性且感人至深的乐章,是整部作品的重点之一。
       第五乐章依旧是凝重、阴郁的,时而稍显剧烈的跃动令人感到焦虑、彷惑、压抑。尽管在整体上显得平和、沉静,凝重的乐思却贯穿始终。或可谓之不怒、不争、无怨,却很难说是无悔了。
       矛盾、失望、孤寂、悲伤,当诸多的情感纠结在一起,即便最后走向安之若素也是令人倍感沉重的;我以为这正是该乐章所描述的!
       第六乐章在一个稍显强烈的和弦之后奏出一段舒缓、如诉的旋律,气氛平和、安详,却很快就被短促、多变的旋律替代。尽管在音乐随后的发展中平和、安详的旋律依然会出现,那也仅仅是一个反衬了。是为了强化短促、多变的旋律营造出的痛苦、焦虑的氛围。“我口渴……”,短促、多变的旋律很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那短促、痛苦的呻吟声。
       第七乐章的开始是一个宣示性的主题,之后以一种平静但略显无奈、悲凉的姿态出现;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些元素被反复加工、切分、组合,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定的感觉。最后快速、连续、强烈的顿奏将这种紧张和不安定感推向极致,似乎也与预示着这一切真的要结束了。
       第八乐章以平静、祥和的姿态出现,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娓娓而谈;前面的凝重、悲凉、阴郁的气氛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安详、平和、淡然,直至洒脱、超然了。既然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上帝,那么所有的一切也就都得到了解脱;这自然是会让人倍感轻松,甚至是欣欣然了。
       终曲是这部作品中动态感最强烈的一个部分,给人一种地动天摇的感觉。这里所描述的应该就是圣经记载的在耶酥基督遇难后发生的那场大地震吧,而耶稣基督也在这场大地震后复活了。
       为防度娘抽风,资源名称临终七言,改成经典选段。

       专辑曲目:
       01. "Introduction: maestoso ed adagio"    05:27
       02. "No. 1 in B flat 'Pater, dimitte illis; non enim sciunt quid faciunt'"    08:03
       03. "No. 2 in C minor 'Amen dico tibi; hodie mecum eris in paradiso'"    09:58
       04. "No. 3 in E 'Mulier, ecce filius tuus, et tu, ecce mater tua'"    10:22
       05. "No. 4 in F minor 'Eli, Eli, lama sabachthani?'"    08:15
       06. "No. 5 in A 'Sitio'"    08:46
       07. "No. 6 in G minor 'Consummatum est'"    05:57
       08. "No. 7 in E flat 'Pater, in manus taus commedo spiritum meum'"    10:45
       09. "Il Terremoto: presto con tutta la forza"    02:04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懒猫音乐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16:17 , Processed in 0.122204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