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菲兹RCA大红标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雅沙.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年~1987年),这是一个和上个世纪小提琴演奏史、唱片录音史紧紧连在一起的显赫名字,他使许多小提琴家自愧,让伴奏者害怕,令爱乐者着迷……他出生于立陶宛,三岁随父学习小提琴,四岁进入维也纳音乐学校,五岁在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协奏曲,8岁转入俄国彼得堡音乐学院,不久便成为奥尔的学生。第二年先后和柏林、莱比锡、维也纳等著名乐团合作演出,1912年10月,大指挥家尼基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为这位11岁的少年伴奏柴柯夫斯基协奏曲,轰动乐坛。十月革命爆发后,海菲兹举家迁往美国纽约。同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并开始长达40年的环球旅行演出,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任教15年,1972年退休。在长达60年的演奏生涯中,海菲兹的声誉登峰造极,近乎神话,迄今魅力不减。海菲兹到了美国之后,不久就把各门各派的小提琴家击败,成为当时小提琴之王。他演奏的曲目很广,从古典到近代、现代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小品都演出过,并改编过其中一些作品。 海菲兹--小提琴艺术的巅峰 海菲兹在上个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的录音,是他演奏生涯的颠峰,这些小提琴协奏曲具有仿如天鹅绒般流畅顺滑的音色,无疑是音乐史上的珍宝和小提琴家的教本。当立体声录音时代来临后,海菲兹第二次绽放出耀眼光芒,他的完美演奏得以留传后世。这段时期海菲兹留下的录音,例如勃拉姆斯、贝多芬、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西贝流斯协奏曲,普罗高菲夫第二号协奏曲等演奏都是堪称颠峰时期的稀世典范录音。他的唱片(特别是编号是LSC的RCA版本),会比其他演奏家的同类唱片贵一两倍。这些近似于古董的LP唱片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很难估量,但就录音价值来说,它们的确是无价之宝。可以说,海菲兹为小提琴演奏的技巧"制定"了一个活的标准,至今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演奏技巧可同海菲兹比肩。曾传言海菲兹的师兄艾尔曼在现场聆听他在美国的第一场音乐会后紧张得浑身冒汗,并对身边的钢琴家说:"你不觉得今天的天气太热了吗?"钢琴家笑着回答:"也许对于钢琴家来说还不算热。"不久前刚刚去世的斯特恩曾感叹:"拉小提琴的只有达到我这个水平才能真正理解海菲兹是多么伟大!"帕尔曼曾说:"海飞兹大大地改革了小提琴的技巧,并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推向了光芒万丈的巅峰。"梅纽因说:"他是小提琴家眼中的小提琴家。"当年红极一时的克莱斯勒听完海飞兹的演奏后,感慨地对另一位大师金伯李斯特说:"我们不如在膝盖上将小提琴打碎,回家耕田去吧。"可见,在当年高手如林的情况下,海菲兹的琴技用武侠小说中的话来形容已是"独孤求败"。海菲兹的演奏极具说服力,不谈那凌厉无匹的技巧,单单是那份君临天下的王者气质就不是其他小提琴家所能比拟的,但仍有不少人质疑海菲兹的诠释风格是否过于冷酷无情?一般乐迷也因他的这种演奏风格而认为其录音的音色冷硬。其实,这个观点很难站住脚。现实中,海菲兹是一位很有幽默感,体贴他人的音乐家,至于他在拉奏时目无表情,、面部冷漠,只不过是他也像大多数音乐家一样,将心神全然贯注于音乐,服务于音乐,面部当然无余暇"做表情"。
海菲兹的大部分录音都交给RCA唱片公司发表,但当年RCA唱片公司以低成本出版的唱片难免造成音色薄、干、冷硬,80年代中期出版的录音中高音竟然是以均衡器"制造"出来的,其效果可想而知。直到90年代初,RCA重新出版的海菲兹全集,才将这些录音中的精华一一奉献在我们眼前。除了RCA,日本的BMG公司在前两年翻制他在1939年~1955年的录音也非常优秀
nvu0uisvih1.jpg
it3ulacapwe.jpg
qgqdxvzuuhr.jpg
z44pkjf30da.jpg
xqlxckuropm.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