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z0aprqe1rp.jpg
专辑英文名: Fidelio
专辑中文名: 费德里奥
作曲:贝多芬
演唱:甘杜拉·简诺维茨、瑞讷·科洛、露琪亚·波普、费舍尔·迪斯考等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指挥:伦纳德·伯恩斯坦
版本: DG
资源格式: APE
简介:
这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1803年维也纳歌剧院院长申肯奈德请贝多芬为他的歌剧院写一部歌剧,第二年,贝多芬与歌剧院的新领导人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签了约。贝多芬采纳了宫廷剧院秘书约瑟夫索恩莱特纳的建议,采用一部法国歌剧的德文译本。原始脚本是让尼可莱布伊利的《利奥诺拉》(或叫做《夫妇之爱》)。贝多芬还十分喜欢这位作家的另一部歌剧《送水人》。这部歌剧的题材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之下不乏原型人物,妇女英勇而机智地将自己的丈夫救出牢狱这一题材符合当时人们的口味。
布伊利的脚本在1798年的时候由法国作曲家皮埃尔嘉瓦谱曲上演,几乎与贝多芬同时,歌剧的意大利文脚本由斐迪南佩尔谱曲。德语版本由约瑟夫菲迪南德冯宋莱纳(也译作约瑟夫索恩莱特纳)完成,宋莱纳的版本十分忠于原著,也按照贝多芬的要求将原来的12首歌扩大到18首。
歌剧的总谱于1805年秋天完成,当时为了避免与佩尔作曲并收到欢迎的的《利奥诺拉》相混淆,贝多芬将标题改为《菲岱里奥》。
《利奥诺拉》于1805年11月20日在维也纳首演。由于当时维也纳被法国占领,本地人不愿意与法国官兵在一起看戏,所以首演的反映十分冷淡,演出三场后就停演了。后来贝多芬将原来的三幕压缩为二幕,让情节更紧凑,序曲改为利奥诺拉第3号。第二版于1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上演,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是由于贝多芬认为自己在财政上受到了欺骗,在演出了五场后,他收回了总谱。此后的8年《菲岱里奥》没有登上过舞台。
1814年《菲岱里奥》的演出权被转让给宫廷歌剧院,贝多芬同意继续修改。这个浩繁的工程真使贝多芬花尽心血,他为此还记下了250页的笔记。导演兼剧作家乔治弗里德里希台治克加工并润色了文字,贝多芬也重新改写了乐曲,从而使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更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彰显,就是利奥诺拉那种具体的高尚的救夫行动被强调了。1814年5月23日《费德里奥》以最终的形式上演并获得成功,这已是9年时间了。刚来时的时候还是用了以前的序曲(新的序曲还没完成),三天后就以费德里奥序曲开场了。
剧情简介:
第一幕
政治犯典狱长皮扎罗怕自己的罪行被弗洛伦斯坦揭发,罗织了罪名让弗洛伦斯坦入狱。弗洛伦斯坦之妻利奥诺拉女扮男装并化名费德里奥潜入监狱,到监狱看 守罗可手下工作。罗可的女儿马捷琳娜爱上了费德里奥,并且冷落自己的未婚夫雅丘诺。费德里奥利用罗可对自己的信任,说服罗可,让自己也可以跟随着与囚犯接 触。但罗可有一个条件,就是费德里奥不能接近一名被特别关闭的囚犯。利奥诺拉猜想,这就是自己的丈夫。
皮扎罗来视察,因为他收到风声,大臣会来监狱视察,所以他一下子就提高了警觉。若大臣发现了弗洛伦斯坦没死,真相就会暴露。所以不是弗洛伦斯坦死, 就是他亡。他命令罗可下手谋杀掉弗洛伦斯坦。罗可开始还拒绝,但后来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是服从了。他要和费德里奥为弗洛伦斯坦挖一个墓。利奥诺拉十分愤怒, 她请求罗可,让囚犯们出来透透气,暗中观察一下,丈夫可在里面。但遗憾在囚犯中并不见弗洛伦斯坦的身影。皮扎罗对罗可十分愤怒。
第二幕
在地牢里,弗洛伦斯坦出现幻觉,看到妻子利奥诺拉像天使一样出现了。利奥诺拉请求罗可,给这囚犯一点酒和面包。他很快就认出了囚犯就是自己的丈夫, 但弗洛伦斯坦却没有认出她。皮扎罗来了,弗洛伦斯坦与之争论起来。皮扎罗手里拿着匕首上前。 突然,利奥诺拉上前插在二人之间,拿出一支手枪顶住皮扎罗。千钧一发之际,嘹亮的小号声宣布着大臣来了。皮扎罗要逃跑。弗洛伦斯坦和利奥诺拉得救了,互相 拥抱。大臣认出了弗洛伦斯坦,查出了真情,释放了监狱的囚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