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
yw4mc210fjz.jpg
简介:
专辑英文名: HUGO Audiophile CD 8
专辑中文名: 雨果.发烧碟八
资源格式: APE
地区: 大陆,香港,台湾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雨果发烧碟(八)没在99年推出,很多关心和喜欢雨果的乐迷朋友、媒体电台和经销商都来电查询,问为何不出,什么原因?在这里,我对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其实,推出每张雨果发烧碟都配合了相关的大型活动。99年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国际视听展原定于12月初举行,雨果继续预订了610房参展,订金都交了,可是到了10月却宣布因不景气,参展商太少又决定取消!另一方面,此片还未上市,可大陆市面上已经有盗版(都是盗版商自行拼凑的曲目)。雨果的盗版碟在大陆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每一张雨果CD都有盗版,无一幸免,有些畅销的如《一意孤行》,竟然有二十几个盗版的版本,还分精装版、平装版,并且郑重其事地注明是“原装正版”。更有甚者,有些盗版商连一些我们都卖不了几张的唱片也翻,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99年没出这张发烧(八),也算是我的抗议吧!现在大陆有吃死人的假药,有假酒,有假盐、假油,什么东西都有假的,何况CD呢?真不知道中国大陆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种“假境界”,看样子只能寄希望于中国加入WTO后,不断完善法制,加强反盗版的力度,也希望消费者提高对盗版的认识,购买正版的产品。
言归正传,雨果每张发烧碟都希望给各位乐迷、发烧友一些发烧尝试,本期母带是经HDCD编制的。HDCD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作为比较发烧(比如用此碟的《大黄河》、《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原CD比较)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各位发烧友定能作出区别。(注意:配有HDCD解码的CD机播放会有较大区别)
易有伍
曲目:
vuh50c5pgrm.jpg
1. 大黄河 (选自《大黄河》KG1020-2)
作曲、编曲、MIDI:周志勇 / 词:王道诚 / 独唱:吴雁泽 / 伴唱:北京室内合唱团
(歌词) 云帆高挂着永远的相伴,把巨浪举过头顶,把狂风搂在胸前,风浪的艰险为云帆,更增添几分悠然。云帆张开了不变的容颜,把日头挑过群山,把明月载到岸边,岁月的磨难让云帆,更增添几分光艳。高挂云帆闯不完的险滩,张开云帆靠不完的河岸。昨天和今天一样的艰难,今天和明天一样的灿烂。千秋诗篇在读颂云帆,万古河流都认识云帆。
录音说明:
《大黄河》的技术特点
这辑气势磅礴、千姿百态的多轨录音、雨果跨世纪的重头制作无法用虚拟的方式作出定位图(多轨录音画出定位图也是模拟出来的,不是实际的现场演奏摆位),相信你听过后就会同意我的说法。虽然是两声道(和台湾公司合作的DTS/AC3 、DVD Video和DVD Audio正在制作中),但其极震撼的声场却具有实实在在的多方位立体效果,这要归功于在北京的前期直通20bit的多轨录音:立体声AKG-422话筒经Studer Mic Valve D19 (20bit 真空管话筒放大器,具ADAT的数码光纤)再直入ADAT XT20多轨机,不经模拟调音台的控制。前期录好32轨母带后,再来香港雨果录音室做24bit的直接混音效果,它的颗粒感、密集度和《远去的村庄》、《禧乐》一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标准。现在用HDCD母带制作,效果肯定更上一层楼。
《大黄河》的音乐特点
《大黄河》是周志勇呕心呖血的作品。在录音和混音过程中,雨果花费了前所未有的心血,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从资金上。CD上有几首乐曲具有很强的World Music(世界音乐)的色彩,但也兼具浓厚的民族特色。整张专辑除了《大黄河》(元老歌唱家吴雁泽的精彩演绎令整首作品增色不少,特别是在结尾部分的High C“哟呵”,让人有畅快淋漓之感,这样的演绎不是每一个象吴先生这样大年纪的人都可以做到的)外,其他八首都各具性格。《河水荡漾》的活力与朝气(吸引力女声三重唱);《源》男声的律动哼唱(很有在空间驰骋的动感,如果你有机会在高速公路上开快车,就能体会这种感觉);《美人》一曲是我的最爱,三位民族声乐女声为主的北京乡土和音三重唱带出了中国女性“美”的气质和情怀;戴亚笛子独奏的《故园》,奏出了深深的乡愁和感怀,但也有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性;《大漠》的苍凉和对大地的礼?与《山色空朦》中谭晶的低吟形成了鲜明对比;《金黄》是岸上的黄河,吴雁泽抒情的演唱,与合唱团、器乐的附和,把两条一望无垠的延绵的绿线融合成一条黄色的彩带;《岸》沧桑的尺八与高亢的乡土女声、擂鼓、群体的二胡演奏,是岸上的祭舞和对天地的颂?。
前期录音日期及地点:1999年6月 北京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录音棚
后期混音、母带制作日期及地点:1999年10月 香港雨果录音室
录音器材:
AKG 422 (Stereo Mic), Studer D19 Mic Valve (20bit A/D direct to ADAT), ALESIS ADAT XT x 4 (Multi-track Recorder), Sennheiser HD540 (Headphone)
后期混音、母带制作器材:
ALESIS ADAT XT x 4 (Multi-track Recorder), Studio Master Classic 32/8/2 (Mixer), Lexicon B300, ALESIS WEDGE (Reverberation and Effect Unit), ALESIS AI-1 (Digital Interface), dCS 972 (D/D), dCS 954 (D/A), dCS 902 (A/D), Cello Palette (EQ), Sequerra MET (Monitor), Sonic Solutions System (Direct Cut to CDR Master), Cello 350 III (Power Amp), Matisse Gold Reference Interconnect
2. 在那遥远的地方 (选自《禧乐》KG1018-2)
演唱:杨小琳 /编曲、MIDI:徐磊/ 内蒙长调:白音查干 / 马头琴:斯图琴 / 中胡:易有伍
(歌词)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象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录音说明:
《禧乐》是杨小琳的第二张专辑,和《绿蓑衣》一样,从策划、统筹、执行等还是由杨小琳一人包办。《禧乐》收录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歌曲调,用World Music(世界音乐)加上发烧录音的手法编配、演绎。本曲的内蒙长调歌手和马头琴乐师都是杨小琳亲自到内蒙古去找的。
《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已听了数十年,但从来就不曾听过有人以如此娇、嗲、嗔的方式演唱,实在令人无法招架。
《新加坡联合早报》谭泽江
3. 闲云孤鹤 (管弦乐版) (选自《闲云孤鹤》HRP7219-2)
作曲、中阮:刘星 / 佛罗内斯交响乐团 / 指挥:麦家乐
录音说明:
刘星的《一意孤行》CD大家都很熟悉了,也是发烧友自娱娱人的心仪CD,音响商店示范喇叭用它播放也能多卖几对!92年刘星录完《无字天碟》后,因为他不肯为这张碟写文字,和他怄气了颇长一段时间(期间他和我以前的上海手下合作推出数张CD,是否给我颜色看就不清楚了)。雨果向来不愿像其他唱片公司那样签独家乐手、歌手,合则来,不合则去,对谁都无所谓,地球不会因为谁而停止转动。后来经过阎惠昌等朋友的劝说:看在他的音乐才气,不要和音乐过意不去!想想也是。
原本那次录音刘星只准备录管弦乐版的《云南回忆》、《动物组曲》和《第三交响曲》,后来我提议,既然《闲云孤鹤》这么受欢迎,何不编成管弦乐版?乐迷可借此比较两者的音乐情趣——前者的纯电子,后者的真乐器,各有何感受?(希望大家不要以听电子音乐的角度去听管弦乐版,反之亦然。)
要刘星写管弦乐版的《云南回忆》在90年初就向他提议了。因为管弦乐队世界各地都有,好的作品,好的演奏家都可以通过音乐会、录音向世界各地演出、发表。以刘星的才华,总有一天会走向世界,这是我能预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