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乐潮——Dead Can Dance
(转自网络,略有修改,感谢原作者)
地区:英国/澳大利亚
乐队成员:Brendan Perry / Lisa Gerrard
成立时间:1981年
解散时间:1998年
音乐风格:黑暗,氛围流行
Dead Can Dance(以下简称DCD)-死神之舞,这个在黑暗中婀娜多姿起舞的乐队,以最大的可能表现了黑暗乐风独具特色的魅力,即无限优美的施律,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音空灵飘荡和中东色彩的神秘乐声层层浸染于西塔琴落寞的抽泣中,响板孤独而轻盈的点击,使你置身于明暗世界。 真正灵魂的东西是隐藏在音乐中深厚的文化和宗教底蕴以及不可避免的缥缈黑暗的氛围。
DCD于1981年成立于澳大利亚,成立之初,除了两位核心舞者,主音Lisa Gerrard, 吉他手Brendan Perry之外,还有两位成员Paul Erikson和Simon Monroe. Brendan Perry在这之前一直是澳大利亚著名朋克乐队the Scavengers的主音吉他手。而在82年前不久,Brendan Perry和Lisa Gerrard决定前往伦敦发展,不到一年,他们就和英国最著名的独立唱片公司4AD签了约。1984的春天,他们将以前四年写的一些作品集结成了一张同名专集发行。年末时,又为4AD旗下另一乐队的首This Mortal Coil的首张专集“It’ll End in Tears”, 贡献了两首作品。自1985年的一张EP“Garden of the Arcane Delights”之后,DCD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专集“Spleen and Ideal”,在英国拿到NO。2的同时,也为他们建立起了对宗教的疯狂热爱。
随后的几年,两张出色的专集 “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 和“ Serpent’s Egg”的发行 不仅使DCD成为电影配乐的热门,Lisa Gerrard也开始涉足影坛。1900年,DCD发行了他们的第五张专集Aion,也是在这一年,DCD在美国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巡演,获得了相当大的好评。因此在1991年一张类似于精选的“A Passage in Time”在美国首次发行。而93年秋天发行的 “Into the Labyrinth ”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都取得空前成功。DCD在巡演中的LIVE专集“Toward the Within”于1995年发行。DCD的世界性巡演则是在他们的最后一张专集“Spiritchaser”发行之后。
Dead Can Dance的两位成员Brendan Perry和Lisa Gerrard都是爱尔兰后裔,1980年他们在澳洲墨尔本相遇后,共同开发并分享着彼此对音乐、文学和视觉艺术的热爱,第一首作品"Fast Forward"被澳洲的一家小公司收录在一张圣诞节合辑里,算是D.C.D.初试啼声的佳作。1982年,D.C.D.前往伦敦,寻求澳洲市场外的成功机会,经过一年的摸索,终于被4AD相中签约,在隔年3月为他们出版首张同名专辑,纪录D.C.D.成军4年间的心血创作。
1984年底4AD计画发行This Mortal Coil第一张合辑,D.C.D.有两首作品入选,分别是"Dream Made Flesh"和"Waves Become Wings",紧接着他们以个人名义推出的另两首新曲"It'll End In Tears"和"Garden Of The Delights"也迅速的问市,其中在单曲内页里发表了Brendan Perry的绘画作品,是D.C.D.多面向才华的一次成功表现。
1985年D.C.D.第二张大碟"Spleen And Ideal"出版,在英国独立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到第2名,86年年初,因为广大乐迷的催促,D.C.D.排出量少质精的演唱会场次,与听众直接沟通,同年并藉 4AD合辑"Lonely Is An Eyesore"发表两首新作"Frontier"和"TheProtagonist"。
在1987年发表第3张专辑"The Realm Of A Dying"后,D.C.D.搬入英国政府配给的国宅中,过着近乎是城市隐士的生活,为下一张专辑"The Steppents Egg" 撰写词曲,并运用自己的录音器材录制完成整张专辑,期间几乎没有和外界有任何往来,使乐迷对他们的神秘更为敬畏。就当全世界都以为D.C.D.已经决心脱离尘世时,他们却又走出来和大众媒体见面,不但为西班牙名导Augustin Villaronga的坎城开幕片"Moon Child"做配乐,女主唱Lisa Gerrard还在电影中称职的出饰一角,使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90年代起,D.C.D.这个有10年历史的老牌乐团活动更加频繁,第5张专辑"Aion",真诚表达出D.C.D.一向根本溯源的立场,作品里透露了自中古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和美学观念的影响。肇始于89年和电影媒体愉快的合作经验,91年Lisa更积极的拓宽艺术领域,她承诺为Temeno制作的希腊名剧「伊底帕斯王」谱写配乐,并且参与多次艺术季活动,得到英国剧评们的认同。
1992年,美国唱片界纷纷向D.C.D.招手,于是4AD整理出所有录音作品中的精华,加入两支口味清淡的新曲"Bird"和"Spirit",在新大陆发行了题名为"A Passage InTime"的精选辑,向美国对D.C.D.乐风不熟悉的听者投石问路,吸引了大批包容力较强的消费者,其中包括许多学术、文化界的人士,也为D.C.D.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合作关系,例如美国制片Mark Magidson和导演Ron Frilke在开拍新片"Baraka"时就选上D.C.D.的旧作"The Steppents Egg"做主题曲,另外法国音 乐家Hector Zazou制作纪念魔鬼诗人韩波逝世一百周年的概念专辑时,也慕名邀请D.C.D.撰写两首作品,在这张经典专辑里跨刀的艺人还有John Cale,David Sylvian,Bill Laswell和板本龙一等人。
1993年,D.C.D.最畅销的专辑"Into The Labyrith"出世,这是他们在4AD旗下发行的第6张专辑,录音和制作的过程全都是在Brendan隐居的爱尔兰修道院里完成。Lisa则在工作告一段落后,回到澳洲维多莉亚山中的老家和父母团圆,这张大碟就在两位主角缺席,几乎完全不做宣传的情形下,神奇的卖出了50万张。同年9月至11月间D.C.D.展开第一次世界性的巡回演唱,和许多优秀乐手一起在舞台上不断探索自己作品的可能性。
1994年,D.C.D.在加州一间历史悠久的剧院举行多场演出,同时在现场收音,拍摄影片和专辑"Toward The Within",导演工作由旧识 Mark Magidson 担任,影片还没拍完就已受邀到加拿大蒙特娄影展做首映,同名专辑中发表的新作,仍然保留了一贯的乐风,塞尔特民歌,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的诗歌吟唱和来自中东、北非的音乐素材,让"Toward The Within"非常的「世界音乐」,至于专辑中收录的旧作现场演绎版本,呈现了不俗的新鲜感。隔年Lisa Gerrard推出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Mirror Pool",与澳洲维多利亚交响乐团共同合作将中古世纪的诗歌与古乐融入现代的编曲中,是一张音乐史上少有的发烧钜作,不过在此同时,D.C.D.解散的传说顿时也成为乐坛注目的焦点。
其实D.C.D.的新片发行计画一直都列于4AD的发行时间表中,只是从专辑"Into The Labyrith"开始,Lisa和Brendan两人在创作和演出上已经形成个自的风格,加上"Mirror Pool"的发行,自然造成外界对于两人关系的疑忌,96 年的新作"Spiritchaser"中,两人以近乎心灵相通的方式,将概念集中于南美洲的古音乐文化,诠释出D.C.D.另一种不为人熟悉的音乐领域,从古印地安诗歌的吟唱到秘鲁、智利、阿根廷的原始打击乐,从古乐器的使用到电脑sampling,全在爱尔兰的修道院里完成,内涵上它可视为"Into The Labyrith" 的延伸,变的是两人相互吟唱对方的创作,不管是或合或离,呈现出听觉的最高美感。
可以称的上是慢热型的Dead Can Dance把多产的黄金80年代留在了身后,慢慢地攀爬着音乐的高峰,终于在1993年推出了他们的这张顶峰之作。Into The Labyrinth的后期混音与制作都是在教堂之中完成,Perry 和Gerrard极为精心的制作,而同时由WEA和4AD共同发行不难看出两位成员对与之千丝万缕的美国乐坛的野心。 出色的专集封面设计取材一张名为"hand od the world"的照片,那双覆盖着世界的手指引着我们进入迷宫。“Saldek”一类的中东音乐依然是Dead Can Dance作品中最深的痕迹。Perry的歌声中多了几分凝重与成熟,尤其是在“ The Carnival Is Over”和由Bentolt Brecht作词的“ How Fortunate the Man With None ”。 由Gerrard清唱的“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是为了纪念M.Coppers而作,像幼时睡床边母亲的歌谣。
如果无法播放,请点击此处在新窗口打开
另一张专缉,请欣赏
https://bbs.musicool.cn/viewthread.php?tid=190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