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 三 害https://imgfree.21cn.com/free/flash/4.swf
[img][/img]
“三害”是什么?义兴(即现在江苏省宜兴)的老百姓人人皆知,一是南山上的猛虎,常常出没于山中,吞吃过往行人:二是长桥下的孽蛟,时时兴风作浪,吞没往来船只。这两害虽厉害,但虎在深山,蛟在江心,你只要别上山,别行船,自然不会被伤。但这第三害可是防不胜防,在老百姓眼里比猛虎、孽蛟还要可怕……
这天早晨,乡民们和往常一样忙碌着,街道上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大汉,黑红脸膛,浓眉大眼,看上去器宇不凡。这个人名叫周处,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都过世了,一个人流落乡野,艰难度日,练就了过人的膂力,也养成了蛮横粗暴的性情。长大成人后,他常常依仗自己力大无比,强抢钱财,酗酒惹事,为害地方。乡民们愤恨地把他与猛虎、孽蛟并称“三害”。而周处自己却浑然不知。
周处一出现在街道上,人们就纷纷躲避,周处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穿街过巷,这几天周处身上的银子又用没了,想找一个地方要点儿银子花。正想着,忽然听到一声“卖酒啊”的吆喝声,周处精神一振,顺着声音找去,见一个卖酒的小贩正挑着担儿走来,一看见周处,吓得扭身就走。周处一声大喝:“呔!回来!”酒贩吓得赶忙转身,满脸堆笑地说:“哦,哦,原来是周大爷。”
“见了你周大爷就扬长而去吗?”
“没有,没有,我没瞧见您。”
“哼!你周大爷要喝酒!”
酒贩连说“是,是”,赶紧放下挑担,倒了一碗酒递给周处,周处接过来一仰脖,“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酒贩一看,知趣地又给他倒了一碗,周处美滋滋地依旧喝了。酒贩站在一旁,越想心里越有气,周处每次都白喝酒,不行,这次我得找他要钱。他刚要开口,见周处正拿眼瞪着他,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于是,他背过身,一边放酒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唉,买卖不好做,这两天一直没卖钱。”周处“唔”了一声没有理他。酒贩试探地说:“周大爷,我打算跟您借俩钱。”周处两眼一瞪,气恼地说:“你是不是要与你周大爷要酒钱?”酒贩忙赔笑脸:“不不不,周大爷,今天这个酒算是我孝敬您啦!”见周处转怒为喜,酒贩又接着小心翼翼地说:“不过,您是知道的,这些日子买卖不好,我求您赏个脸,把过去的酒钱多少先借给我点儿。……”没等他说完,周处勃然大怒,打断了他的话:“住口!你周大爷喝你的酒,那是赏你的脸,怎么反倒在这儿絮絮叨叨,真是不知好歹!”酒贩一看周处大怒,知道这酒钱肯定是要不来了,只好忍气吞声地说:“好好好,我走,我走!"挑起担子一溜小跑地去远了。周处更加洋洋得意,抬头一看,已经来到了窑行门口。
周处站在门外,大声喊叫:“呔!有人吗?滚出一个来。”老窑户一听,就知道是周处来了,忙不迭地跑了出来。“周大爷,我这有礼了。”周处却不领情:“哼!谁不认识我周大爷,要你这样文绉绉的。”
“周大爷,有道是礼多人不怪呀!您今天来我这儿有什么事啊?”“我到这儿来,你还不知道有什么事吗?还不快拿银子来!”老窑户忙解释说:“周大爷,这几日天气不好,没有开窑,生意冷淡,改日有了钱,我再给您送去。”周处哪里肯依:“你这样支吾,就是轻慢你周大爷。”老窑户的两个儿子见周处这样欺人,忍耐不住,走上前说:“周大爷,常言说得好,家有万贯,还有个一时不便呢。”“哼!管你们便与不便,如果没有银子,可知道你周大爷的厉害!"周处说着就举起了拳头。
他一向霸道惯了,哪容得别人这么跟自己说话,一怒之下冲进窑行,一连砸塌了两座磁窑。这可惹恼了众窑工,砸了磁窑不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吗?一伙人抄起家伙不顾一切地冲向周处,老窑户拦也拦不住,叫苦不迭。周处见众人赶来,不慌不忙,只几下就把这些人全都打倒在地。老窑户一看这情形,忙上前求情:“周大爷,周大爷,求您饶了他们吧!”
“饶了他们,可有银子啊?”
“银子,有有有!"
“好吧,看在你的面上,便宜了他们。”
老窑户连声称谢,又赶紧回屋取来了银子。周处看了看银子,得意地说:“早有这些银子,不就不会惹你周大爷动气了吗?以后周大爷再来,你们可要早早地把银子拿来。不然的话,管教你们这几座窑都成碎末。”老窑户连连称是。周处接过银子,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老窑户看着被砸塌的磁窑,唉声叹气,他的两个儿子更是怒气难息,对他说:“依我看,咱们召集各家行商,联名告他一状。”老窑户虽然害怕周处,但见这满目狼藉的磁窑,一狠心便答应了。
老窑户这么一召集,可真是一呼百应,一行人向官衙走去。大家边走边数说周处的恶行,突然,一位老妇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那老妇人问道:“请问你们急急忙忙往哪儿去呀?”
“我们去告恶霸!”众人义愤填膺地说。
“恶霸是谁?”
“就是周处!”
“你们瞎说,周处是个好人。”老妇人忙不迭地说。
众人都以为她神智不清,也不理会她,自顾自地向前走。那老妇人随后紧迫,一再拦住众人的去路。这一下大家可急了,和她争吵起来。这时,从一旁走来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名叫时吉,在乡里可谓德高望重,他见众人与一老妇争吵不休,急忙走过来劝阻。众人一见时吉,忙说;“时老先生,不是我们跟她吵,简直是她跟我们搅啊!”时吉一听众人要去告周处,心里不由一惊,原来他跟周处的父亲周舫本是多年的好友,对周处的恶行也有耳闻,但听说众人要去告周处,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哪知那老妇人连声说:“我亲眼得见周大爷是个好人哪!”原来这老妇人的丈夫、儿子先后不幸被猛虎、孽蛟吞吃,她孤苦一人,无以为生,万念俱灰,走到松林里想自尽,正好周处从此路过,一看有个老妇人高挂在树枝上,赶紧过去 把老妇人救了下来,问明情况后,周处顿生怜悯之心,随手掏出银子送给了老妇人。老妇人自然把周处当恩人看待。因此她在路上听到众人纷纷咒骂周处,这才和众人争吵起来。老妇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说,众人都觉得无法相信,连时吉也感到意外。老妇人见众人不信,忙从怀中掏出周处给他的银子,老窑户一看包银子的布,生气地说:“原来他讹了我们的银子,在你面前来做好人。”时吉见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对众人说:“列位,周处横行乡里,令人可恨,只是依我看来,此状还是不告为好。你们想想,那周处膂力过人,恃强任性,只怕官府也拿他没办法。”老窑户一听,也随声附和:“你们看,连你们时老伯伯也是这样讲,如果官府管不了,让周处知道,我们的大祸岂不又要临头了?”众人愤愤不平地说:“难道我们就受他一辈子吗?”时吉沉吟片刻说:“列位,不必担心,让我来为地方除此大害。”
时吉独自站在街头,心想:周处虽然恃强任性,但良知尚存,还不至于无可救药。我一定要设法叫他改过,以免遭到灭身之祸。只是自从周处长大成人以后,我与他并没有什么交往,我该怎样教导他呢?正想着,时吉远远望见一个彪形大汉正朝这边走来,他猜想这个人一定是周处,一时计上心来。时吉站在道旁,仰天长叹,口中不住地说:“这样的世道,太不公平了啊!”周处一愣,停住了脚步,走上前奇怪地问:“老头儿,如今风调雨顺,世道清平,你怎么在这道旁长叹,口说不平?是不是你年纪老了,被人欺负不能出气。没关系,你告诉我,我给你报仇雪恨!”时吉说:“壮士,我这么大年纪,不要说没人欺负我,就是有人欺负我,我也不会去较量啊!我叹只叹这义兴的百姓们太命苦了。”周处问:“这苦在何处呢?”
“壮士,你不知道,这义兴境内,最近出了三害,弄得民不聊生。”
周处心想,我怎么从来没听说呢?我得问个明白。
“老头儿,是哪三害,快告诉我,让我来为民除害!"
时吉便把南山猛虎,长桥孽蛟伤人的事一一讲给周处听,周处只觉热血上涌,恨不得立即去射虎斩蛟。时吉见时机已到,便假装害怕地朝周围看了看,见没有人经过,接着对周处说:“壮土,这两害虽然凶狠,但我要说出这第三害,恐怕连壮士听了也要害怕。”周处一听,不禁哈哈大笑:“你太小瞧人了,我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快告诉我,这第三害到底是个什么禽兽?”
“他可不是禽兽,而是一个有志气、雄赳赳、气昂昂、一个有力的汉子。”
周处惊奇地问:“怎么,这第三害不是禽兽,而是一个汉子。”
时吉点了点头,周处好奇地问:“他既然是个人,为什么与禽兽并列为三害呢?”
时吉叹了口气,说:“哎,只因为他父母早丧,没有人能时常地教育他,因此在义兴县内,横行霸道,欺压善良的人。”
“难道说这些被害之家,就没有人去告他吗?”
“被害之家纵然想去官府告他,却害怕被他知道后反倒引祸上身。哎,想想这三害如此凶狠,叫义兴的百姓怎么过安生的日子啊!”
周处听罢,怒火填膺,对时吉大吼:“快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剥他的皮、剜他的眼、抽他的筋!”
时吉装作欲言又止的样子,周处一拍胸脯说:“不用害怕,有我在这,没有人敢碰你。”
“好,壮士既然一定要问,我就告诉你,他叫周处。”
话音未落,周处已然被惊得目瞪口呆。时吉故意问:“壮士,你是不是也害怕了?”周处自然不是害怕,而是被时吉的话震住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竟与禽兽一起被列为三害。此时此刻,他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时吉见周处不回答,于是接着问:“请问壮土,你叫什么名字?”周处羞愧地说:“老丈,我就是周处。”时吉一听,假装非常害怕地说:“哎呀,壮土,是我说错了,请壮士饶命啊!"周处见时吉吓得浑身哆嗦,更觉惭愧,忙说:“老丈,不要害怕,多谢你点醒我这梦中之人,我是个堂堂男子汉,怎么会比禽兽还狠毒呢?老丈,你等着看吧,我一定要把猛虎、孽蛟杀死,为义兴人除害。”说完,大踏步地走了。时吉望着周处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处先奔南山射死了猛虎,随后又去长桥寻找孽蛟,这一去就是三天三夜。
众乡民见周处三天三夜没有回来,都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这时,那个卖酒的小贩兴冲冲地跑了过来。他一边跑一边喊:“喜讯,喜讯,周处死了。”众人一听都围拢了过来。
“快说,周处真死了吗?”
“死啦,死啦!刚才我在江岸上瞅着,一阵波翻浪滚之后,江水红了一大片,这肯定是两败俱伤,一块儿死了呗。”
“太好了,太好了!还是时老先生有办法,不知道他用了个什么法儿,叫周处又射虎,又斩蛟,结果自己也送了命,真是一举除了三害啊!”
众人兴高采烈地朝酒店走去,庆幸三害已除,那样子真比过年还要热闹。
只有那老妇人心里特别难过。而时吉更是懊悔不迭,他不由自主地向长桥走去。
周处真死了吗?当然没有。他与孽蛟斗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将孽蛟斩杀。他精疲力尽地爬上了岸,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乡里。这时的周处步履蹒跚,衣服也都破了,浑身上下血迹斑斑,但脸上却流露出欣欣自得的神气。走着走着,一阵阵的咒骂声由远及近地传了过来:“周处死了,死得好!死得好!”周处心里一惊,我舍生忘死为他们除害,他们为什么还骂我呢?但他转念一想,也许他们还不知道我射虎斩蛟呢。“周处斩蛟射虎,与孽蛟同归于尽,死得好!死得好!”周处一听,气住上撞,恨不得一步冲上去质问他们。这时,只听又有人说:“周处不死,三害不除,同归于尽,百姓有福。”咒骂声夹着笑声一阵阵地传了出来,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钢刀扎在周处的心上,他的心全凉了。他本以为斩蛟射虎,能够使乡民们原谅他,谁想他平日作恶太深,积怨难平。既然如此,自己还有何面目立于人世呢?倒不如拔剑一死,为乡里除了三害。想到此,周处拔出宝剑,往颈上一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要去长桥寻找周处的时吉恰恰赶到,急忙大喊一声:“壮士,且慢!"周处一看是时吉,颓丧地放下了宝剑。时吉走上前说:“壮土,真高兴看到你活着回来。你射虎斩蛟,为乡里除了害,是个有功的人,你为什么还要自寻短见啊?”
“老丈,只怪我平日作恶太深,虽然除了两害,但我还是无法得到乡民们的原谅,我只有一死,才能赎了我的罪过。”
时吉见周处确实已真心悔过,于是语重心长地说:“壮士,你不要这样想,人哪有不犯错误的,知道错了又能改正,才算得上是英雄啊!你既然已经知道错了,乡民们对你的怨恨自然会一点点平息。为什么要灰心丧气呢?再者说,你过去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你不读书,又没有人教育你。只要你从今以后励志修身,发奋求学,一定能够建功立业。你为什么不用自己有用之身,来更好地补过呢?”一番话说得周处心服口服。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老丈两次教诲,我险些一误再误,老丈的恩德我将终生不忘!请问老丈尊姓大名?”时吉笑了笑,把事情的原委一一告诉了周处。周处一听心里更加感激,扑通跪在了时吉面前,口称时伯父,叩谢教诲之恩。
时吉唤来众乡民,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周处也向众乡民一一谢罪。乡民们见周处是真心改过,也都不再计较了,纷纷称赞他是有功之人。那老妇人自然更是高兴得不得了,时吉也为周处的改过而感到欣慰。
(此故事是根据中国京剧院60年代修改的演出本写成的,和原来的《除三害》一剧的情节和人名都有不同。)
[img][/img]
除三害唱词
[二黄散板]
一席话说的我羞愧难禁,
蒙大人不加罪反赞不绝声。
众乡亲把酒河边来庆幸,
都道俺葬波涛命丧残生。
[二六]
想到此不容某又悔又恨,
想到此一阵阵汗如雨淋。
恨只恨父早亡无人教训,
恨只恨每日里佯狂纵酒,
敲诈百姓,打下了各行常例银,
到如今名列三害大罪在身,
叫我是怎样为人。
[原板]
想到此不容某不速觉猛醒,
想到此我就该改过自新。
我这里再与大人来论,
[散板]
俺周处要访名师改学好人。
[img][/img]
[ 本帖最后由 ykzwa 于 2006-9-14 17:51 编辑 ] |
|